《國王》(英語:The King,中國大陸譯《蘭開斯特之王》,香港譯《亨利五世:新王之路》)是一部2019年澳大利亞和美國合拍的歷史劇情片,由大衛·米奇歐執導並與喬爾·埃哲頓共同編劇,該片改編自威廉·莎士比亞的「亨利史詩」的數部戲劇。其主演包括提摩西·夏勒梅、埃哲頓、莉莉-蘿絲·戴普、西恩·哈里斯、羅伯·派汀森及班·曼德森。該片的主角是15世紀英格蘭的新任國王哈爾,面臨當下的混亂政局,他必須從中脫穎而出。
該故事取自英國作家威廉 莎士比亞的四部曲名劇的後兩部《亨利四世》《亨利五世》,講述年輕放蕩的王子(Timothée Chalamet飾)在父親死後被加冕為新的國王,本不不情願的統治者在英法戰爭爆發之時,以令人欽佩的無畏精神帶領萎靡不振的帝國對抗外敵。期間,他必須應對宮廷的黑暗惡鬥,以及前人留下的戰爭和混亂,他在繼承王位的緊張局勢和政治動盪中徘徊。在好友兼酒鬼騎士John Falstaff(Joel Edgerton飾)的協助下他將學會如何作王。
該名劇作於15世紀,這個角色的真實歷史人物以統一法國和英國為願景,領導一場實際上持續了100多年的戰爭(從公元1337-1453年)。因此,同為中世紀的佈景及裝扮,再加上震撼的戰爭,看完預告竟給人一種《權利的遊戲》的視覺效果。
亨利的一生特別著重在他的軍事功績之上。1415 年的阿金庫爾之戰(Battle of Agincourt),鞏固了亨利在歷史上的地位,讓他躋身為軍事奇才,開戰前的精神喊話更是為人津津樂道。但戰爭之後血流成河、遍地屍骸的景象,卻是令後人印象尤為深刻的場景。
這部片並未提到最重要的傷亡事件:亨利五世之死。1422 年,亨利在出征法國萬塞納時,感染血痢而亡。當時才 9 個月大的亨利六世 (Henry VI) 接替了他那從未謀面的父親,登上皇位,並由他的叔父們做為攝政。在亨利六世成年之後,其成就始終無法超越他的父親,最後在 1461 年被他的堂弟,來自約克的愛德華四世 (Edward IV) 罷黜。至此,三代統治英格蘭的蘭開斯特王朝 (Lancastrian dynasty) 宣告終結,皇位由約克王朝 (York dynasty) 繼承,蘭開斯特王朝統治將近 60 年,其開始和結束時的狀態所差無幾,亨利五世生前爭戰出的榮光,最後什麼也沒留下。
亨利父子間的關係非常複雜。 1399 年亨利四世舉行加冕典禮後不久,便授予年輕亨利「威爾斯親王」(Prince of Wales) 的頭銜,最初是由父親代為行使權利,但由於外交政策上的衝突,亨利四世本想將兒子貶謫至偏遠之地,最後因為國王日漸惡化的健康狀況而和解。但根據史學家伊恩莫蒂默所言,亨利當時唯一的作用是「站在一旁等國王翹辮子」。
看起來法軍贏面應該比較大,但亨利五世這邊有秘密武器:長弓。歷史學家泰瑞莎柯爾 (Teresa Cole) 解釋:當法國騎兵試圖襲擊英國弓手時,發現弓手被大量削尖的木樁圍繞,嚴密保護著,他們無法靠近。此時箭雨襲來,法軍的馬匹開始慌亂狂奔,對其他士兵造成傷害。這些不幸騎兵輕而易舉地被擊倒,屍橫遍野,同時也阻斷了進攻的道路。任何摔落泥地的人都很難再站起來,「會被同袍的屍體給壓死」。
許多電影都習慣以精采大戰作為最終高潮,故事也在主角一方勝利後迅速收尾,但《國王》所走的路線則略有不同。在大戰後,仍有三場改變故事走向的關鍵對手戲,三場對話儘管情節差異不小,但均有不俗看點,「聯姻」這項古代必不可少的元素,也得以藉此姍姍來遲地登場。
在失去「朋友」法斯塔夫,並發覺一切不如自己想像的單純,卻又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的亨利五世,對他最後唯一能坦誠相待的未婚妻,說出那句:「我對妳別無他求,只希望妳對我說出的話能永遠都清楚真誠。」都不禁讓人為他感到心疼。《國王》讓一位原本不想步上父親後塵,只希望國家能和平進步的年輕國王,被局勢所逼而成為他最不想成為的人,在那荒亂的時代唯有流血才能帶來和平